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 AYX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2025年是梁铁欣(网名“拼命玩三郎”,下文简称“三郎”)参与筹备与举办Game Jam的第10年。在不久前结束的2025 Global Game Jam(以下简称GGJ)中,他和往年一样,主导广州站的执行工作。作为CiGA(中国独立游戏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三郎早年是国内各种独立游戏比赛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近年,他主要运营位于广州的“万物破元电子游戏博物馆”,并以此为基地,组织各种玩家与开发者活动。
在最初的尝试取得成果之后,类似的活动接二连三。IndieAce Game Jam结束后两周,Simon又办起了indiePlay中国独立游戏嘉年华。三郎则与在Game Jam上认识的“艾空未来”创始人刘惠斌,组织起“游戏伙伴”系列开发者沙龙活动,同年又启动了《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后改名《独行》)的拍摄。加上IndieAce的运营者、椰岛游戏的鲍嵬伟(Wesley)和陈闻,当时这几位国内最积极的独立游戏活动组织者,开始酝酿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于独立游戏开发者、举办独立游戏活动的组织——CiGA。
另一部分人已经有游戏开发的经验,但希望跳出自己一成不变的职业生活。毕竟Game Jam往往被认为和独立游戏相关,许多在商业游戏公司的开发者将它视为喘息之机。“很多人都是天天在公司加班,脑袋已经转不动了。他们希望通过参加Game Jam来跟朋友交流,通过每一届的题目去让自己的思维有所转变,也看看别人的开发方式……”三郎总结,“据我观察,他们更像是来充电的。每半年来一次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再度燃起开发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Game Jam的形式也在变化。CiGA组织的Global Game Jam中国区活动,以及主办的CiGA Game Jam向海外规则看齐,只给48小时。这段时间仅仅够参与者做出一款能够体现玩法理念、以及展现对主题理解的Demo,作品的可玩性、完成度通常不是特别高。开发者们最大的收获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发现灵感有继续深入的价值。不少开发者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稳定的合作者,甚至继续把Demo开发下去,直到推出完整的作品。
另一个源自Game Jam、后来热度出圈的作品是独立开发者亚恒的《拣爱》。亚恒参加的是2018年6月的CiGA Game Jam,他的小团队在48小时里做出了一个文字冒险游戏《选择爱》,进一步打磨之后更名《拣爱》并陆续在多个平台上架。这个反映了开发者本人恋爱经历与感受的作品刚开始没有特别受关注,却每隔一阵就会被主播发掘出来,小火一阵。大家感同身受,互相传播,最终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全平台销量超过100万份。
“我们很想选出一些能代表中国独立游戏开发水平的游戏,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创意上现在还是比国外略差了一些。我觉得,不是国内开发者没有创新能力,而是整个大环境导致大家立项的时候会非常谨慎。”三郎说,“当然,开发者会考虑自己作品的受众多少,这是个很现实的情况。但哪怕大家都期待游戏大卖,每年大卖的独立游戏其实就是那么一些……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没有很具体答案,只是觉得这个现状确实有一些问题,而且从玩家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一点失望。”